乘国潮之风,扬文化自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婧  时间:2024-04-16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自信作为价值导向,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国风文化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随着国风文化火爆“出圈”,东方美学在传承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彰显出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践行者,中国铁建以央企担当,积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化,筑牢文化自信。从推出融合中国文化元素的大国重器火速“出圈”、打造穿越古今的中式建筑收获好评,到举办的“国风沙龙”等大型活动上的国风元素“刷屏”,再到共探非遗传承发展新路径……中国铁建的设计师、大国工匠正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用中国图纸、中国技术、中国设备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符号,绽放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华彩。

大国重器讲述“硬核浪漫”

“京华号”盾构机下线现场(刘福昌 摄)

时针拨回到2020年7月。彼时,距离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盾构新品下线仪式还有不到60天。“‘京华号’是国产首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此次下线仪式是一次面向全球的大国重器展示,如何牵引世界目光?”一场围绕“颠覆大家对于传统工程机械的认知,展现中国制造的实力和独特魅力”的头脑风暴会正在火热进行。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国粹,是中国和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刀盘涂装以‘荆轲刺秦’中荆轲的脸谱形象为设计原型,将京剧脸谱中代表忠勇义烈的红色作为主色与铁建红相结合,与盾构机无坚不摧、勇猛向前的形象相呼应,不仅凸显北京地域特色,还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使机器充满灵魂和生命。”该公司总经理陈鹏介绍了国潮涂装的初衷。

当“京华号”缓缓挥动红、白、黄、黑四色相间的刀盘顺利下线后不到1小时,“大国重器涂装京剧脸谱”等话题迅速蹿红,外交部、多个外国驻华使节在海外社交平台积极转发,大国重器“中国风”网、端、微等媒体矩阵全线同步发力,引发轰动效应,在开创大国重器涂装风潮的同时,让中国制造与中国文化同船出海,“火爆”走向世界。

鲲鹏、神鸟、八卦、方鼎……中国铁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发挥智能建造、装备制造优势,将国潮元素与大国重器巧妙结合。随着取自《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的世界首台千吨级架桥机“昆仑号”越海过隧,涂装“醒狮”图案的世界最深海底高铁隧道大直径盾构机“深江1号”掘进珠江,身披“熊猫皮肤”全新上线的国产最大土压平衡盾构机“锦绣号”开启“吃土打工”模式,一大批承载着先进技术和中国文化的硬核重器惊艳出世,傲立于科技创新最前沿。

靠着酷炫飒美的“潮”装、卓越的硬核实力和大波“吸睛”流量,铁建重工超百台“大家伙”海外订单激增,相继出口至印度、新加坡、土耳其、意大利等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展示来自东方的中国魅力,推动中国技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实现自主化、国产化,为实现“国之重器”领跑世界提供了强链支撑。

中式美学抒写“大国气象”

广西柳州融水大苗山古城(闵佳鑫 摄)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国风建筑,作为极具神韵的东方美学之代表,更像是一种精神符号,彰显着国之泰运和文化自信。循着以艺通心的路径,中国铁建以“传承文化重塑经典”为核心理念,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融入中国建造之中,打造一批经典国风建筑,于建筑之中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穿行在中铁二十五局承建的融水大苗山古城,温暖的阳光穿过五彩斑斓的瓦片倾洒而下,与古香古色的国风建筑相映成趣。坡屋顶、小青瓦、仿木纹墙、木格窗……浓郁的苗乡风情气息扑面而来。建设者依托苗家历史文化轴展现苗族历史文化发展历程,从苗族图腾、服饰、建筑等苗族文化中提取的铜鼓、建筑坡屋面构架、植物装饰纹样等元素生动展示了苗族衣食住行、苗家节日、蜡染文化等民俗风情。中铁二十一局承建的全国唯一省级简牍类专题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外形设计汲取了左“简”右“牍”的设计理念,从象形文字、汉代建筑等元素中提取文化符号,表现“简以承典,牍以载道”的立意;昆仑集团以出使9国的24只大熊猫设计为IP,全力打造天府机场高速天府服务区“国宝大使”主题服务区、文化廊,讲述国宝熊猫作为共和国外交使者的故事;中铁十六局在曹雪芹文化园设计和施工中,大量采用仙鹤、青花瓷莲、书法等国风元素,在梁柱、门楣等部位点缀红、金、蓝等传统色彩,营造出新颖独特的视觉效果。

国韵悠悠,生生不息。一座座追寻民族文化精髓、创新多元设计、融合当代审美的国风建筑正在一个个铁建方案和先进技术的浸润与实施下,秉承着大国工匠的责任担当,以直抵人心的“中国式浪漫”解读藏在建筑里的文化记忆,让传统建筑文化在新时代悦动而起。 

文化交融共架“发展之桥”

外籍员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土木 供图)

挂上灯笼团圆氛围立刻拉满,穿上“汉服”秒变大家闺秀,英歌舞“炸街”全场沸腾……国风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跨越了民族和文化差异,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共鸣和认同。从东方到西方,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世界各国点亮“中国红”,共庆“中国节”。

“中华文化真的太迷人了,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倍儿热闹!”来自中铁十八局马达加斯加公司的克洛迪奥,是一名外籍员工。作为曾在北京邮电大学留学的“中国通”,他不仅京腔十足,还知晓中国各种传统礼仪。

2023年底,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了联合国假日,为了让外籍员工们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中国年,该公司便让克洛迪奥担任今年春节系列活动“总指挥”。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的外籍员工纷纷投入到春节庆祝活动的筹备工作中,他们学习包饺子、剪窗花、贴对联、挂灯笼,还跟着中国员工一起,学起了不同方言的拜年祝福语。

功夫表演、中国结编织、脸谱绘画、茶艺展示……为了“圈粉”更多的外籍员工,该公司还以外籍员工为主角,组织策划了别具特色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为他们解锁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新顶流”的“流量密码”。

一身汉服轻纱遮面,一曲《苏三起解》余音绕梁,一口月饼满口飘香。2023年中秋节前夕,中国土木尼日利亚公司举办国潮中秋沙龙活动,外籍青年员工身着汉服,化上古妆,盘上仿古发型,与中国员工一起制作月饼,欣赏戏曲,感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品尝中国美食的味道。

“阿惹咩德!”泰国新年宋干节前夕,中铁十一局中泰铁路C3—3项目小院儿里,铁锅炖鱼、京酱肉丝、麻婆豆腐等一大波“舌尖儿上的中国美食”让泰籍职工赞不绝口,纷纷为“中国味”点赞。

中铁十九局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项目为同一天生日的中外员工举办了一场集体生日会,精心引入中国传统游戏——击鼓传花,以独特形式和鲜明表现力,引得在座的外籍员工惊喜连连。

共度传统佳节共享文化符号、举办国潮沙龙架起文化交融桥梁、趣味文化活动赓续中外友谊……中国铁建以“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为抓手,将武术、茶道、瓷器、中医等中华传统文化精粹与企业经营生产相结合,推动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传统与现代实现跨时空交流,拓宽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的创新空间。

团结之花结出“石榴硕果”

重黔铁路项目一对一汉彝师徒(阳建 摄)

 “苗族银饰手工锻制技艺是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中铁十七局重黔铁路项目组织女职工身着蕴含羌绣、蜀绣、苗绣文化元素的特色苗族服装,挽着“苗鬏鬏”,前往酉阳桃花源,体验苗银非遗工艺银饰制作技艺。在非遗传承人讲解教学和演示下,一块块银条在女职工们的巧手中经历锻打、錾刻、焊接、编结、洗涤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后渐次成型,一个个造型独特、温润光泽的银饰令人赏心悦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团结的重要基础。我们不仅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非遗文化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还成立团结班组,助力项目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地处彭水县少数民族聚居区,为解决当地少数民族青年就业问题,他们积极推进劳务用工属地化,吸纳当地30余名苗族、土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工人组成团结班组,并实行汉族、少数民族一对一“导师带徒”。3年时间里,30余名少数民族职工成为有技术、有文化的产业工人。

青绣是青海各民族长期以来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图腾和符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特殊密码,有“指尖非遗”之称。定点帮扶青海甘德县江千乡协隆村乡村振兴工作的中铁十二局联合兄弟单位,瞄准当地特色产业青绣,共同开设青绣刺绣“理论+实操”培训,培养出20余名有手艺的藏族“绣娘”,着力实现“刺绣文化+少数民族指尖经济+非遗产业传承”的良性循环。

中铁二十三局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聚焦文旅振兴,助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特克村建设融合自然生态、特色产业、民俗文化、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彝家新寨,带动当地百余户彝族居民吃上“旅游饭”,让用心用情浇灌的民族团结之花在大凉山间火热盛开。

镂花银饰在汉族职工一颦一笑间环佩叮当、鲜艳丝线在藏族“绣娘”指尖舞动翻转、彝家新寨在大凉山焕发新颜……一帧帧鲜活灵动的画面展现的不仅是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更是中国铁建依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牵头组建少数民族团结班组、开展人才共育计划、践行社会责任等企地共建活动,在文化互嵌中拓展非遗文化传播途径,共绘民族“同心圆”的生动体现。

【编辑:杨璇】

华体会网球平台(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8414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四十号 邮编:1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