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遗产,从工业沉淀到历史自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季祺力   时间:2024-04-12 【字体:

在中铁十四局房桥公司生产区主干道的两侧,近期出现了11台规整摆放的旧机床,这些“老战友”的身影吸引路人驻足凝望,好奇它们背后会有怎样的故事。来自房桥公司钢结构分公司的这些机械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是时光给我们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文化和历史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1959年7月出厂的B665型牛头刨床(季祺力 摄)

保障全厂生产,凭实力筑起“不垮的大堤”

该分公司前身是房山桥梁厂设备动力车间(五车间),1973年随厂搬迁至北京房山。早期的“五车间”,主要制造该公司混凝土产品生产所需的各种工装、配件,车间分焊工班、钳工班(机加班)、铸工班、锻工班、热处理班等多个小班组,生产锚固板、施工套管、穿板、挂板、T型钢、支座板、泄水孔预埋管等桥梁轨枕配件,以小型加工为主,还负担各车间设备的维修工作,老轨枕车间的齿轮甚至75吨龙门吊的零件都靠车间制作。因此车间虽小,但却是维持该公司生产的重要保障车间,在北京四环路建设时期、京九线、京沪线建设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近十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五车间”也在逐步转变职能,从最早的配件制作小车间逐步发展为集钢模、钢构、配件、钢筋等多种业务全面发展的钢结构分公司。

出厂于1992年11月的CA61401000型普通车床(季祺力 摄)

该分公司虽然不常出现在荣誉榜上,但却是多项荣誉的重要参与者。2011年,该分公司前身金属结构车间研发液压T梁模具,批量应用于鄂尔多斯项目部,开创了T梁预制的新模式。液压T梁模具的投入使用,大幅减少了梁场龙门吊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2016年,国内第一榀跨度40米整孔双线铁路预制箱梁生产及试验在房桥公司进行,该分公司负责模具拼装及实验工装制作,全程配合各项试验。40米箱梁研发课题为房桥公司争得了中国铁建科学进步一等奖的荣誉。中天磁浮梁项目中,高精度钢模具由该分公司设计并制造。京沈、京张、东六环、京唐等项目生产工装及胎具研发均由该分公司承担。自行研发的轨枕生产线应用于老轨枕车间、河池、汉中等多个项目部。

一项项沉甸甸的成绩、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背后,彰显了老一代房桥人将企业发展责任扛在肩上的大义。

出厂于1990年7月的B6080型牛头刨床(季祺力 摄)

坚守一颗初心,跨越时空的传承

“也许你们现在都不知道这台机械的名字,但在当时,它陪伴我们度过了那段铁屑飞溅、车刀削铁如泥的激情岁月。”曾使用过这台机械的退休职工向身旁的新生代职工介绍道。房桥公司自1954年成立至今,既有辉煌的高峰,也有艰难的低谷,在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中,一代又一代的房桥人顶天立地,怀揣着一颗初心奋发向上。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坚守初心是一辈又一辈房桥奋斗者不竭动力的精神源泉,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房桥公司许多领导干部都是从该分公司这样的一线走出来的。经历漫长岁月,奋斗在这片大地上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坚守初心的精神仍激励着新生代职工。责任在老一代和新一代房桥人的目光流转中传承。

“改造+开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随着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这批老旧车床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在房桥公司智能装备研发车间里,能代表最新智能装备产品的重载AGV和清理、喷涂、抹面等机器人正展示着其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高效的工作能力。这些机器人通过精确的编程和高效的执行力,能够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中代替人工完成清理杂质、均匀喷涂和平滑抹面等作业任务,显著提高了生产流程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而重载AGV则在工序转运环节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它能够与蒸养系统联动,通过智能调度系统控制,安全高效地自动完成模具出入窑的转运任务。它们的成功研发和应用,标志着房桥公司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取得的突破,有效推动了企业生产力质的飞跃。

工程师正在调试重载AGV运输车(季祺力 摄)

从手动机床到全场景智慧管控系统,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如今,智能基础设施与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加速赋能行业进步,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企业精神的传承不仅是对时代记忆的继承,更是对未来的责任担当,在科技与混凝土预制业不断融合的时代,新一代房桥人正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永不停止的创新精神,在未来的舞台上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编辑:佳冰】